機器人是人類二十世紀的一項重要發明。但其實在很久以前,世界上就出現了“機器人”的蹤影。
機器人(ROBOT)的定義
Robot來源于捷克作家Karel apek 1920年的劇本《羅沙姆的萬能機器人公司》,apek把捷克語“Robota(奴隸)”寫成了“Robot”,該劇描寫了Robot從只會勞動沒有思維的奴隸發展到消滅人類后又進化為人類的社會悲劇。
工業機器人的誕生與發展
1954年,喬治·德沃爾申請了一個“可編輯關節式轉移物料裝置”的專利,與約瑟夫·恩格爾伯格合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公司Unimation。
1959年,Unimation研制出第一臺工業機器人Unimate,并在1961年將其應用到汽車生產線上,用于將鑄件中的零件取出。Unimation是Universal和Automation的組合。德沃爾和恩格爾伯格也被稱為工業機器人之父。
1973年,第一臺機電驅動的6軸機器人面世。德國庫卡公司(KUKA)將其使用的Unimate機器人研發改造成其第一臺產業機器人,命名為Famulus,這是世界上第一臺機電驅動的6軸機器人。
1978年,美國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業機器人(Programmable Universal Machine for Assembly,PUMA),應用于通用汽車裝配線,這標志著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1978年,日本山梨大學的牧野洋發明了選擇順應性裝配機器手臂(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SCARA)。這是世界第一臺SCARA工業機器人。
1985年,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完成了“上海一號”弧焊機器人的研究,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臺6自由度關節機器人。
我國機器人的起步與發展
我國機器人的研究起步較晚。
1972年,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開始了機器人的研究工作。
1977年,南開大學機器人與信息自動化研究所研制出我國第一臺用于生物試驗的微操作機器人系統。
1985年12月12日,我國第一臺重達2000公斤的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在遼寧旅順港下潛60米,首潛成功,開創機器人研制新紀元。
中國機器人示范工程中心從1987年開始,先后制造了三臺“水下機器人”。
1994年10月,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制成功的我國第一臺無纜水下機器人“探索者號”長4.4米,寬0.8米,高1.5米,載體重2.2噸,最大潛水深度為1000米。它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水下機器人技術走向成熟。
1995年5月,我國第一臺高性能精密裝配智能型機器人“精密一號”在上海交通大學誕生,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已具有開發第二代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水平。
1997年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制成功的“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是我國863計劃中的重中之重項目,獲得2000年國家十大科技成果獎。
2005年4月,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制成功星球探測機器人。
2006年,我國又研制成功世界最大潛深載人潛水器“海極一號”。
經過40多年發展,我國機器人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有的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從總體上來看,我國機器人研究仍然任重道遠。
注明:圖文源于網絡